当前位置: 首页>>学部概况>>机构设置

 


  undefined

 


学部学术委员会

主  任:李  刚   副主任:林  焰、亢  战

委  员:刘书田   杜  宇   杨海天   吴志刚   吴承伟   沙建军   张洪武   宗  智   赵坤民   胡  平   

          姚伟岸   高效伟   郭  旭   黄  一   程耿东   黎  胜



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主  席:黄  一    副主席:侯文彬  刘书田

委  员:亓  昌   亢  战   刘书田   刘  刚 吴志刚  吴承伟  吴锤结   李  刚   李晓杰  林  焰

          季顺迎   侯文彬  徐新生  郭  旭  黄  一


学部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二级学科博士点

副点长

点长

学部(学院)

力学(0801

1)       流体力学

吴承伟

 

 

刘书田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       应用与实验力学(2004年自主设置)

3)       岩土与环境力学(2002年自主设置)

4)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陈飙松

5)       计算力学 (2002年自主设置)

6)       动力学与控制(2003年自主设置)

7)       固体力学

 

8)       生物与纳米力学(2008年自主设置)

9)       工程力学


10)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2008年自主设置)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

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黄一

2)       轮机工程

3)       水声工程

机械工程(0802

1)       车辆工程

 

(运载)

康仁科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学部行政机构

 


学部行政机构包括:学部办公室、学部教务办公室、学部党委办公室、学部本科生办公室、学部研究生办公室、工程力学系办公室、船舶工程学院办公室、汽车工程学院办公室、航空航天学院办公室和工业装备与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学部行政机构简介


 

 

学部院系

 


工程力学系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于1957年由钱令希院士和唐立民教授领导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设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计算力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首批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工程力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定为力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包含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4个二级学科,并自主设立计算力学、岩土与环境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应用实验力学4个二级学科,拥有上述8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工程力学系依托于“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经费的资助下,学科点科研教学设备条件先进,逐步形成了工业装备与工程结构关键力学问题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生物与纳米力学实验平台、流体与岩土环境力学实验平台。在过去50年中,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力学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在我国力学学科处于一流水平,在国际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

 



船舶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前身是造船工程系(机造系),始建于1949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

学院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连船舶重工和渤海船舶重工在学院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分中心。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学校的“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被批准成立。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和日本海事协会等都在学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学院与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签订有联合培养协议,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被直接推荐到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汽车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5月,是辽宁省第一所汽车工程学院。学院为引进的国内具有学科优势的多个创新团队与校内原有车辆工程专业重新整合而成的。学院共设有9个研究所(数字化汽车研究所、车身设计研究所、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汽车材料研究所、汽车节能与安全研究所、汽车电子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汽车服务工程研究所、噪声与振动分析研究所)、1个研发中心(新能源车辆研发中心)、1个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研究中心,1个汽车中心实验室(含数字化设计制造实验室、智能车辆实验室、车身工程实验室、汽车材料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等)、以及1个培训中心(含西门子UGS_PLM APP技术培训中心、数字化汽车培训中心等)。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化发展道路,先后与美、日、德、韩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以“大汽车”为依托,将不同专业整合在一起,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型汽车学院。学院将始终坚持“产、学、研”共同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把握时机,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用人策略,谱写大工汽车的辉煌篇章!

 



航空航天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于2008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航院致力于研发航空航天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注重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和高水平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根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设置,航空航天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所。1.气动与推进研究所;2.飞行器设计研究所;3.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研究所;4.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航院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空气动力学、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研究方面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研发独特创新的航空航天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争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参加和加强与航空航天业务部门和研究院所的合作研究;进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航空航天学院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开展与学术界和航空航天业界的合作交流。

 

 



学部科研平台


 

工业装备与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得到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评估。实验室面向重大工业装备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及与力学相关联的多学科交叉耦合问题,开展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的基本理论、数值方法、软件实现与实验技术的创新性研究,解决工程科学前沿问题,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相关工业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与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包括:1)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2)结构优化设计的现代理论和计算方法;3)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4)复杂环境下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的试验、分析与评价。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1)分析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3)工程科学计算高效算法、CAE软件研发与应用;4)海洋工程装备结构分析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5)微纳米与仿生制造中若干力学问题研究等。实验室与国内一批重要工业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为机械装备和国防工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应用和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包括航空航天结构、深海石油开发装备、透平机械、重载与高速列车、超轻材料和结构以及巨型操作机的研发等。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在重大装备结构分析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在国家有关部门与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建设,实验室逐步建成了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实验仪器系统,形成四大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工业装备与工程结构力学性能实验平台、材料与生物力学实验平台、流体与岩土环境力学实验平台。主要实验和计算设备包括深腾1800超级并行计算机和曙光3000大型计算机、EVS-3000-180/ST-6/SUPER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MTS等材料和结构系列试验机、ALTAIR LI非接触式温度和应力场显示系统和B&K 8330激光测振系统、FASTCAM-U多功能高速摄影机、冰力学测试系统、MultiMode原子力显微镜、FEI Quanta 200环境扫描电镜、GDS非饱和土试验系统、土力学三维应变数字测试系统、三维波壁管流动实验系统等。实验室还拥有自主开发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系统以及一批商业CAE软件。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建设目的是提高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制造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创新能力、新型船舶产品及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我国船舶制造的总体水平,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中的竞争力,使我国船舶工业进入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针对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实现快速造船为总目标,以减少工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增大经济效益为具体要求,研究数字化造船中的新制造技术,开发新制造装备,用以武装我国造船工业,促进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任务是以提高船舶整体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配套能力为重点,开展新船型、常规船型的系列化和优化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船设计和工艺技术;进行先进船舶制造技术及设备、造船生产信息化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的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建立大规模复杂分析计算、模型试验、产品测试等服务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高层次的船舶研究、设计和建造人才。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制开发、造船生产与工程化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与应用软件及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技术服务和从事前瞻性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使其成为我国先进船舶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化研究基地,造船生产与工程化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化研究基地,为造船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大规模复杂计算分析、模型试验、产品测试的服务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