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具体>>运载的故事>>正文

【运载的故事】身边的感动 榜样的力量

作者:研究生   时间:2017-05-08   点击:[ ]

“榜样大工”公益爱心奖获得者 魏豪

 

 

魏豪,男,中共党员,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6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校研究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兼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并担任运载硕士2016船舶1支部党支部书记。2017年,荣获大连理工大学第七届“榜样大工”优秀大学生评选公益爱心奖。魏豪同学曾于2013年被聘为义仓公益项目理事;同期被评为义仓公益项目最佳志愿者;受聘为“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鱼寨小学名誉教导主任”;参与“阿尔卑斯微有爱”“微感中国”人物评选等。

 

十年寒窗苦,一日金榜名。2011年,魏豪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来到大学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同学和老师所认可。然而,在来到大学的第一个春天,他突然收到了曾经短期支教过的贵州山区孩子们的来信:“魏哥哥,原来的那个老师回家了,我们又没老师了,我们又没人教了……”此时,他坐不住了,尽管与这群孩子只短短相处过几个月,但他深知,接受教育对于山沟孩子的重要,失去老师就意味着折断他们飞出山沟追寻梦想的翅膀。“都别哭,我回去。”经过短暂深思,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休学,回到那片虽然偏远贫瘠但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只为了点燃那些跟他有同样过去的孩子们的希望。

没有告诉任何人休学的原因,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在同龄人想尽办法留在城市的喧嚣繁华中时,他却甘心在简陋的教室中义务为孩子们点亮希望。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极致的深情。

来到支教的地方,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问题。由于这里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而且地理位置极其偏远,很多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办法满足。寨子里没有自来水,他就与村民一起去山顶挑水喝;学校里没有多余的床位,他就自己拿一席铺盖睡在地板上;村民家没有太多的口粮供给,他就扛起锄头和村民们一起去开荒地,种庄稼。

寨子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年人不懂汉语,因而沟通也成为他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起初,他会在家访时带一名小朋友做翻译,但久而久之,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于是他白天给这群孩子做老师,晚上再跟着这些小朋友们学习苗族的语言,就这样他逐渐可以跟寨子里的老人们进行交流,也逐渐被这些老人们所接受。

因为离最近的街道都要走上好几个小时,所以寨子里的人好几个月才出去一次,有的老人甚至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赶一次集。为了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魏豪同学经常组织学校的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组织合唱比赛,诗歌朗诵等等,还在学校开起了理发室,为大家义务剪头,成了这个寨子里家喻户晓的“能人”。

一年的时间,他给这个寨子带来了太多的欢声笑语,给大家提供了太多的帮助。然而,当学校迎来了新的老师,当他不得不返校继续学业时,孩子们哭了,乡亲们哭了。送别那天,十几里的盘山路,乡亲们跟在他的身后,看着他那并不宽厚但却承载了太多大山深处孩子们希望的肩膀,大家默不作声,只是跟在他的身后……

 

支教回来后,他始终无法忘记那一双双渴望知识、渴望梦想,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睛。

生性好强的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于是他四处寻求帮助,克服种种困难组建的自己的团队—“N+1支教后援团”,团队旨在帮助扶持那些贫困山区的支教老师,以众人之力来帮助一个人,成员每月每人定捐十元钱作为支教老师的生活费用,每晚所有志愿者都会准时约在一个QQ群里和支教老师分享大山外的信息,支教老师也常常会对一些支教中遇到的问题与群里的志愿者探讨。这样,既可以解决支教老师的生活问题,同样也满足了很多人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参加公益活动的遗憾。该团队现有成员200多名,定点资助六所学校,12名老师,直接受助学生达1500多名。现在,随着团队的扩大,有许多著名人士逐步加入——著名艺人阿雅等都成为了团队的一员。

 

2016年9月,魏豪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bet36体。此时的他,依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保持着那颗热忱向上的心,积极为广大同学服务。

作为研究生自管会副主席的他,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以“规范,引导,服务”为宗旨,切实做好对同学们的引导和服务。

作为社区主任的他,带动身边同学,发现社区问题,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定期组织公益服务,正在积极筹备研究生社区楼委会的成立。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在大工红色基因的影响下,开拓进取,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大工人。

同时,学校对学生公益活动的各项政策支持使他有了在学校发展壮大“N+1支教后援团”的强大动力,同学们对公益活动的大力支持,让他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新的目标。魏豪同学正在努力将“N+1指教后援团”同其他学生社团联合起来,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而扩大理工学子在公益爱心方面的影响力,从而帮助更多的孩子,让我们的世界不再缺乏爱。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他一直在学习将别人给我的爱继续传递给他人;从支教老师到公益团队创始人,他始终在思考着怎样更人性化的去践行公益梦想。

 

这就是魏豪,一个敢想,敢做,乐于助人的90后男孩。

 

 

上一条:【运载的故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一条:【运载学子在海外】“横滨国立大学冬令营项目”有感——贺丽敏、朱烨森、刘梁